甘政办发〔1992〕12号 1997年2月25日
各地行政公署,各市、自治州人民政府,省政府有关部门:
省水利厅《关于大力普及节水灌溉的意见》已经省政府同意,现转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执行。
关于大力普及节水灌溉的意见
(省水利厅 一九九七年元月三十日)
一、充分认识我省发展节水灌溉的紧迫性
我省水资源短缺,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,耗水量日益增加,工业、农业、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。而作为我省用水大户的农田灌溉,又长期沿用漫灌的方式,加之灌区建设不完善,水的浪费十分严重。因此,大力发展节水灌溉,建立节水型农业,是从根本上缓解我省水资源不足,实现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一项长期战略措施。
“七五”以来,我省有计划地开展了节水灌溉,在技术、范围、规模、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,建成了一批较高标准、不同类型节水示范区,引进了高新节水灌溉技术,干部群众的节水意识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。特别是经过1995年抗旱斗争实践和持续大旱后的反思,广大干部和群众普遍认识到发展甘肃农业不抓水利不行,抓水利不抓节水灌溉不行,从而,在思想认识、实践经验、技术措施等方面,为全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二、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
“九五”期间节水灌溉的目标是:大中型灌区基本实现常规节水化,井灌区基本实现输水防渗化,果园灌溉基本实现滴灌化,旱农地区发展集雨节灌250万亩,并积极探索大田作物的高新技术节水灌溉模式。“九五”期间共发展各类节水灌溉面积500万亩,力增年节水3亿立方米。
河西地区是我省商品粮基地,是全省率先奔小康的地区,也应当成为普及节水灌溉的示范区。因此,要动员全社会力量,从内容到形式,从范围到效益,全面推进节水灌溉。沿黄灌区,既是我省重要粮食产区,又是城市的副食供应基地,要在普及常规节水的同时,大力发展喷灌、滴灌等高新技术的节水灌溉。中东部地区,以大力发展集雨节灌为重点,逐步实施以移动式滴灌和渗灌为主的高效节水技术。陇南地区要充分利用小水资源发展移动式喷滴灌。省上要重点抓好12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和引大、景电等一批高技术节水灌溉示范区的建设,带动全省节水灌溉的普及。要积极引导滴灌、喷灌技术由果园向大田作物延伸,形成我省不同灌溉区大田作物节水灌溉的基本模式。
三、落实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
一是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。节水灌溉既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内容,更是缓解供水矛盾的主要途径。各地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节水灌溉,使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充分认识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,提高节水灌溉的自觉性。
二是因地制宜地制定节水灌溉规划。节水灌溉是包括水资源的合理调度、水源工程建设、输配水系统、灌溉制度、灌水方式、增产效果和经营管理等多项内容的系统工程,技术性很强。省、地、县、乡和骨干灌区都要立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经济效益,本着因地制宜、重点突出的原则,层层制定节水灌溉规划。规划内容应目标明确,常规节水、管道输水、喷滴渗灌、微型水利等多种节水方式并重,注重节水增产效益。
三是突出重点,树立样板,推动全面。省、地、县三级要层层建立示范区,树立适合当地大田作物节水灌溉的样板,推动面上节水灌溉的普及。省上主要抓好12个节水增产重点县的工作,力争“九五”后期,12个县的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水地面积的60%以上。同时抓一批标准较高的大田节水灌溉示范区。
四是多渠道筹集并管好用好节水灌溉资金。节水灌溉是今后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,各地都要按照自力更生为主、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,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。对省上支持各地发展节水灌溉的各类资金,要保证专款专用,不准截留和挪用。12个县和示范区的建设,要严格实行项目管理。
五是加强技术攻关。要引进先进技术,加强科技攻关,攻克影响节水溉灌特别是粮棉节水灌溉的关键技术,围绕我省粮棉生产计划开展技术服务。培养、建立技术队伍,完善服务体系。
六是制定和完善必要的优惠政策。为了推动节水灌溉,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,制定和完善必要的优惠政策和法规,调动广大群众节水灌溉的积极性。今后各地申报的各类水利工程,都必须有节水灌溉措施,否则一律不予立项。
四、切实加强领导
发展节水灌溉是今后的一项长期工作,必须加强领导,加大工作力度。省政府已经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节水灌溉领导小组,地、县两级特别是各节水增产重点县和重点示范区的项目县,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,组成实施班子,抓好关键性的工作。水利厅将尽快制定全省的节水灌溉管理办法,报省政府批准后颁布执行。
来源:甘肃省人民政府